好口碑就是我的标杆
2014-10-10 16:22:11          编辑:东安 | 作者:佚名          浏览量:11117

  ——白牙市镇前进社区党委书记王小军“我当标杆,向我看齐”

活动先进事迹

 

“小军,你的标杆是什么?”“我只有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在居民中有个好口碑, 好口碑就是我的标杆!”这就是2014年4月7日,县委书记谢景林在前进社区调研时与社区党委书记王小军的对话。在王小军骨子里,好口碑就是他的标杆,为了赢得“好口碑”,他不知默默地付出了多少艰辛……

 

王小军的好口碑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1975年4月出生的王小军,于1999年7月入党,2008年8月通过公开招考进入社区工作,2012年9月担任前进社区党委书记。在社区,居民称呼王小军“王法官”,这是社区居民送给他的“口碑”之一。

这还得从一件事情说起。住在大众路的居民邓解忠、唐美秀一家是低保户,他们平时老实巴交的。一家开发商在事先没有与邓解忠、唐美秀夫妻协商的情况下,强行用挖土机将他们的房子推倒。邓解忠急得没办法,索性拿着刀去找开发商拼命。王小军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协调。一开始,开发商很是轻慢地说:“你一个小小的社区干部算什么?轮到你来管这种事吗?”王小军对此毫不理会,继续义正辞严地据理力争:“我虽然只是个社区干部,如果你还是这样的态度,我就建议当事人走司法程序!”几个回合下来,开发商终于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协商,王小军终于为当事人追回了安置新房和装修的资金。从此,唐美秀夫妇遇见王小军总是亲切地叫他“王法官”,其他居民也跟着叫,久而久之,王小军也就成了“王法官”。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些年来,王小军为社区这个“家”操心劳力,默默地奉献着,一次又一次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这些口碑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王小军为孤寡老人李峨群老人养老送终当 “孝子”的故事,成为街谈巷议的“美谈”。李峨群老人是前进社区的低保户、优抚军人。2008年8月,王小军招考到社区时就认识了他。李峨群老人已将近80岁了,一身病痛,老伴多年前已离世。老人本来有一个儿子,但从不回家,父子关系形同水火。老人是一位一无所有的“孤家寡人”,与亲属、邻里的关系也很冷淡疏远。老人租住的房东家,担心他身体出问题,坚决不愿再租房子给他。王小军得知情况后,除了经常给老人送米送油送棉被,还把老人接到了社区。社区终究不是老人的久居之地,王小军又将老人临时寄养在光荣院。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光荣院又将老人退回社区。在白牙市镇党委、政府关心下,王小军又将老人临时寄养在白牙市镇敬老院。这段时间,王小军俨然老人的“亲生”儿子,每周都抽空去探望老人,为老人带点日常用品、水果什么的。不久,老人由于年老体衰中风了,落了个半身不遂,下半身瘫痪,生活上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完全失禁,需要专人护理。王小军好不容易找到敬老院的一位好心人护理照料老人。干了几个月后,由于这位老人年岁大了干不动了,王小军只好为他寻找新的“家”。今年2月,又将李峨群老人安置到冷水滩区星安残疾人托管中心。王小军又四处求助,才勉强为老人筹得一万多元的寄养费用。今年3月的一天,王小军接到老人病危的通知后,又急忙赶到医院照顾老人。老人痴痴地看着王小军,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在王小军安慰下,老人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几天后老人安然辞世,他亲生儿子一直没有露面。王小军带着两位社区干部又当起了“孝子”,为老人送终。今年清明节,王小军与社区干部为老人家献了花,烧了纸钱。社区居民对王小军的为人处事看在眼里,真正的打内心里佩服他。他们说:“有这样的好心人当家,我们放心。”“好心人”成了王小军的又一“口碑”。

其实,王小军的“口碑”不止一个两个的,还有的居民见面了,干脆什么也不喊,只是对着王小军竖大拇指,这其实是另一种无声的 “口碑”。

 

社区是王小军另一个牵肠挂肚的“家”

 

从边远山区学校校长到社区干部,王小军干一行爱一行,很快爱上了社区的工作。六年来,王小军社区成了他另一个牵肠挂肚的“家”。

前进社区原来的办公地点,是2003年社区成立后租下的两间不足60平方米的门面,连工作人员的办公桌都摆放不下,群众办事很不方便。王小军当上社区党委书记后,将社区办公用房建设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但是,建设资金成了问题,王小军到处“化缘”,筹得一笔资金,解了燃眉之急。接着,王小军又打听到位于前进路的老城关派出所的房产要拍卖。考虑到这个地方是前进社区的中心地段,居民办事非常方便。王小军千方百计筹集75万资金,竞拍到原城关派出所的房产。老房子年久失修,四处漏雨,几处墙体开裂。王小军与社区一班人精打细算,花小钱办大事,进行了简单装修。前进社区从此有了自己的“家”。

社区党委书记好比“小巷总理”,事无巨细都要上心。前进社区金井巷,曾是一条有名的“臭水沟”,臭气熏天,过路的人都是捏着鼻子走。在王小军等人多次争取下,金井巷下水道终于于2011年得到了改造。从东安县城石拱桥到源头坝的一段路原来没有硬化,路况很差,人车流量大,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王小军等人的大力争取下,终于促成该路于2010年立项开工。王小军还带领社区一班人千方百计筹集5万余元短缺资金,确保了工程按期完工。从此,龙溪河边装上了路灯和围栏,环境亮化了、美化了,一些居民自发为社区送来了“真心为民办实事”的锦旗。

县城内某商贸城开发商与瓦厂巷小区居民曾经发生较大的矛盾。起因是,开发商在房产开发设计上未给瓦厂巷小区居民出行预留通道,居民出行不便,需绕道很远。王小军到律师事务所进行了咨询,得知居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于是,找到开发商“理论”,经过2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说服开发商修改设计图纸,解决了小区居民出行方便的问题。

近年来,前进社区修建了1座公共厕所、2个垃圾处理站,硬件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观,居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自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王小军带领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385件,解决实际困难 168个,筹集建设资金150万元。

其实,王小军的小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老母亲长年生病,生活不能自理,长年需要照顾。但王小军心里早已有了个“底”:不能因为顾了社区这个大“家”而舍弃了家里的小“家”,也不能顾了小“家”而舍弃了大“家”,而是大“家”小“家”都要照顾好。王小军的家境,使他切身体会到一位孤寡老人是多么需要社会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虽然李峨群老人不是他的亲人,但绝不能让老人饿死或冻死在街头,他要更加如亲人般地付出真情,这不仅是一个平常人应该具有的同情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得更好。因此,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王小军都要无怨无悔地尽心尽力,自己唯有付出百倍的艰辛。

 

“标杆”在最基层的地方高高竖起

 

“好口碑就是我的标杆!”王小军不是信口开河的。在座谈时,谢景林书记意味深长地叮嘱王小军:“你想在群众中有个好的口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困难的!”“请书记放心,那就看我的实际行动吧!”王小军的回答很干脆,他将用实际行动为高高竖起的“标杆”代言。

王小军常说,基层干部好像针灸师,看问题要准,找穴位要准,解决问题要实,力度、角度、深度要做到精准狠。为了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王小军总是耐心做好每一件事,通过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做到了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一手情况,并制订处置预案,防患于未然。

做好当前的信访工作有什么好办法呢?王小军思来想去,唯有勤快一点,拿出更多耐心,力所能及地为有诉求的群众解决点实际困难,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工作方法得当,近年来,王小军成功化解了360起矛盾纠纷和部分居民的陈年积怨。

60多岁的居民老陈,儿子20多年前在医院治病时死亡,他自己认为是医生的责任,动辄就提一把斧头到县人民医院追砍医生,医院对此感到很头痛。根据这一情况,王小军交代社区工作人员要多帮助他、感化他,能够帮他解决的问题尽量想办法解决。老陈在外地工作的女儿知道了父亲的事情后打电话回来将父亲托付给了王小军。在王小军的感化下,老人从此安静了下来。

在社区管理上,王小军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在全县率先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另一件是在全市率先成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2010年,王小军提出在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在民调大走访活动中,前进社区63个小网格做到了入户走访率100%、资料发放率100%、群众知晓率100%三个100%。

2013年,社区顺利完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硬件建设,成立了老年服务工作管理小组,中心内配套设施全部配备到位。

蒋玉兰老人是前进社区一名低保户、三无人员,既聋又哑,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经常关心她的生活。在王小军争取下,自来水公司为她免费安装了自来水。老人的房子漏雨了,王小军请人为她添瓦补漏。她家门前的路烂了,中心出资为她家铺设了水泥路。蒋玉兰把前进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王小军当成了亲人。她唯一在外务工的妹妹专门找到王小军说:“我们无以回报,等她将来去世后,我们愿意将她的老房子捐献给社区。”蒋玉兰虽然不会说话,但是每次遇见王小军,都笑容满面地竖起大拇指,逢人就夸前进社区的干部好。

2012年,王小军被评为全县“社区先进工作者”。2013年前进社区被白牙市镇党委、镇政府授予“先进工作集体”荣誉称号。

王小军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聆听群众的心声,脚踏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色,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平凡中透出不平凡。

为了践行自己的承诺,王小军将付出百倍的努力,赢得社区居民更多的“好口碑”,将自己这根“标杆”高高地竖立起来。

 

责编:东安

  下载APP

东安融媒